作者:吴桐山
----
包括H&M、Nike等一系列洋品牌,早前在中国陷入一场“棉花大战”。事缘是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(BCI)发稿宣称新疆地区存在“强制劳动”等侵犯人权的现象,宣布对所有新疆棉企无限期取消担保认证。结果是H&M等洋品牌随之靠边站,宣称不使用新疆棉花,而遭到抵制。
在这个高度政治化的年代,这些事情的发生并不值得大惊小怪。
首先,中国棉花事实上供不应求,西方品牌的所谓抵制其实没有实质影响。以2020-2021年度计算,中国棉花年产量约595万吨,当中新疆棉花占了近9成有520万吨。但中国对棉花的总需求量却高达780万吨,年度缺口约185万吨。换言之,中国所生产的棉花连内销都不够用,西方势力控制的标准协会所发起抵制对中国棉花销量的影响并不大。
但“棉花大战”给中国最大的启示,是除了关键技术之外,中国还需要抢占关键的标准制定。说来奇怪,瑞士本来不产棉花,但其良好棉花发展协会(BCI)却可以制定标准。相反,中国是全球纺织制造大国,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,为何中国人要按照别国制定的标准来生产和消费?这是值得中国人反思的问题。
这背后固然有历史文化的原因,毕竟现代整个国际社会都是由西方制定标准的,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随着中国市场日益扩大,未来的话语权一定想中国转移,只是在这个过程中,一定争拗不断罢了。
中国过往的发展是粗放型的,只是着眼短期利益的追逐,这一点未来要调整。如果视“棉花大战”只是一场短期的情绪宣泄,那意义不大。但如果中国由此看到自身缺陷,并着力修补,那意义就大得多。如果说晶片等核心科技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那么纺织这一类中国的优势产业,好应该率先制定自身标准并推而广之。
https://www.zaobao.com/wencui/political/story20210421-1141010
|